华夏五千年,中医药为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健康文明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脾胃病也是古代常见病。《内经》《素问》《六元政纪大论》;“木郁之发,氏病胃脘当心而痛。”这为后人研究胃病及病因病机奠定了基础。
古都中医胃病科,是古代众多脾胃学家胃病治疗的延续。不忘古训,博采众方。传承绝技,创新发展是我们的宗旨。我们的胃病治疗体系就是学习总结了古人治疗胃病的精华。结合临床创建出独特的特效疗法。现把我们保存的古代脾胃名家名录公布于天下,以怀念故人也能激励后人奋发学习。使之光大,源远流长。
医家 时间 年代 贡献
李杲 1180-1251 金元代 《胃脘疼痛症 东桓实验方》
朱丹溪 1281-1358 元代名家 《胃痛心法》
汪机 1463-1539 明代医家 《因状多端,治难执一》
《斟酌寒热,大法求通|》
秦昌遇 明代医家 《胃脘痛症因脉治》
龚延贤 字子才号云林 明代名医 《胃脘疼痛保元有方》
陈文治 明代名医 《 胃病提纲》
王肯堂 1549-1613 明代医家 《心病胃病辨析》
杨三锡 字书永号嗣泉 明代医家 《痰淤为病慎勿香燥》
戴思恭 1324-1405 明代医家 《翻胃论治》
张景岳 1563-1640 明代医家 《恶心嗳气论》
李中梓 1588-1655 明代医家 《 不能食论》
千由云 清代医家 《呕吐论》
张璐 1617-1699 清代医家 《胃脘病论治》
叶天士 1667-1746 清代医家 《痰淤案绎 胃脘病案绎 呕吐案绎》
林佩零 1772-1839 清代医家 《胃脘痛治裁 脾痛嘈杂论》
费伯雄 1810-1885 清代医家 《胃病重方》
吴达 字东锡 清代医家 《升脾健胃 疏肝泄胆 治肝实脾 勿过香燥》
汪文琦 字蕴谷 清代医家 《胃脘病辨治发微》
邵新甫 清代医家 《治气治血因症而宜 辛香温燥不寒漫施》
程文囿 1736-1820 清代医家 《参朱水饮方愈胃病》
《呕吐不食案》
吴鞠通 1758-1836 清代医家 《胃痛医案五则》
蒋宝素 1795-1873 清代医家 《胃病医案》
王旭高 1798-1862 清代医家 《虚寒夹积脘痛案》
谢映庐 名斗文号映庐 清代医家 《肝气损逆郁火内翻》
王孟英 1808-1867 清代医家 《胃痛医案两则》
马培之 1820-1903 晚清医家 《痰气蕴于胃府案》
柳宝冶 1842-1901 晚清医家 《肝木犯胃脘痛案》
张璐 1617-1699 清代医家 《呃逆在辨寒热论》.
邹时程 清代医家 《呃逆论》
陈岐 字德求 清代医家 《伤饮食论》
高斗魁 字旦中号鼓峰 清代医家 《吞酸吐酸论》
郑重光 1638-1716 清代医家 《呃逆重症案》
张肀青 1844-1905 晚清医家 《胃痛呕吐举案》
余听红 1847-1907 晚清医家 《中虚浊音蟠踞胃痛案》
费绳南 1851-1914 晚清医家 《胃痛两案》
陈良夫 1868-1920 晚清民国医家 《肝经气大 冲扰阳明》
金子久 1870-1921 晚清民国医家 《胃痛验案举隅》
丁甘红 1865-1926 晚清民国医家 《胃痛三案》
胡秋帆 清代医家 《上寒下热胃痛案》
张锡纯 1863-1933 晚清民国医家 《脾胃失其升降 中焦气化凝郁案》
曹颖南 1865-1937 晚清民国医家 《悬饮内痛案》
王仲奇 1881-1945 晚清民国医家 《胃痛呕吐病案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