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息肉是指发生在直肠粘膜上的新生物,多因粪便慢性刺激而引起,为常见的良性肿瘤。单发性居多,多发性的占少数。息肉是人体组织上多余的肿块,约占消化道良性肿瘤的45~70%。直肠息肉多数是带蒂的圆形或椭圆的肿物,可突入肠腔上下移动。其蒂的大部分是肠粘膜由于肠蠕动或粪便牵拉延长所致。而不应把肌肉、脂肪里的肌瘤引起粘膜表面隆起的也叫做息肉,避免误把肿瘤当作息肉。
直肠息肉的主要症状
1、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粪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和息肉体积大位置低,可发生较多量的出血。便血的特点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2、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的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3、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直肠息肉的七大症状
1、脱出:直肠息肉蒂较长时多可脱出肛外。息肉脱出有时仅露肛口,有时连同部分蒂部脱出肛外,如息肉较大,脱出后须手托还纳,偶可嵌顿于肛外,高位息肉常不能脱出。
2、直肠指检:直肠中、下段的息肉,指检可触及柔软、光滑、活动的结节。
3、直肠镜检:腺瘤性息肉呈圆形,表面粘膜淡红且有光泽。绒毛乳头状腺瘤为分叶状,形似菜花,软如海绵的大息肉。炎性息肉蒂长色红。增生性息肉多呈丘状隆起结节。
4、便血:为鲜血、被盖于粪便表面而不与其混合。直肠下端的带蒂息肉排便时可脱出肛门外。
5、息肉合并溃疡感染时,可有粘液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6、若发现多个息肉时,作乙状结肠镜或纤维镜检,排除多发息肉及结肠息肉病。
7、全身症状:息肉数量较多、病程较久者,可出现贫血、消瘦等全身虚弱表现。大量排泄粘液者,可发生低钾性心律紊乱或四肢软弱无力,易疲劳等。
直肠增生性息肉病理
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
3.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
4.肛镜,直乙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
5.钡灌肠可显示充盈缺损。
直肠息肉的病因
饮食因素
饮食因素与直肠息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患者特别是细菌和胆酸相互作用,很多可能是腺瘤性息肉形成 直肠示意图
的基础。
遗传因素
一般认为,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从目前研究情况表明,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在遗传机会上男女是均等,没有性别的差异。
炎症刺激
直肠粘膜长期被炎症刺激;可引起肠粘膜的息肉生成,这是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充血水肿,糜烂溃疡愈合之后,导致疤痕逐渐收缩,形成息肉状,又由于慢性炎症刺激,致腺体阻塞,粘液储留而发病。
粪便异物刺激和机械性损伤
粪便粗渣和异物长期刺激肠粘膜上皮,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直肠粘膜损伤,使细胞出现异常增生,形成息肉。
直肠息肉分类
直肠息肉分类均按组织学表现和病理性质划分。
1、新生物:计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腺瘤和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这类息肉是由肠上皮生长的新生物, 极易发生癌变。错构瘤 这类肿瘤是正常组织的异常混合, 一种或数种组织过度生长的肿瘤。包括:幼年息肉、幼年息肉病、黑斑息肉和黑斑息肉综合征。息肉一般不会恶变, 但息肉病则多会恶变。
2、炎性息肉:即假息肉, 由肠粘膜溃疡而引起。常见的有: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良性淋巴样息肉和良性淋巴样息肉病, 属正常淋巴组织, 与癌变无关。
3、增生性息肉:又叫化生性息肉。是在直肠和结肠粘膜上的无蒂小结节, 可单个孤立, 也可多发, 颜色与周围粘膜相同, 直径仅有几毫米, 一般无症状, 多并发腺瘤。
4、综合征类:该类病在肠胃内有息肉, 在胃肠道外有特殊表现。
5、错构瘤:这类肿瘤是正常组织的异常混合, 一种或数种组织过度生长的肿瘤。包括:幼年息肉、幼年息肉病、黑斑息肉和黑斑息肉综合征。息肉一般不会恶变,但息肉病则多会恶变。
哪些息肉容易癌变
1、病理变化: ①、一般认为,息肉是癌变的前期,从病理角度来看,腺瘤有恶变倾向。 ②、息肉病可累及全大肠,恶变度很高,约占60%。
2、息肉的位置:高位直肠息肉较低位的易癌变,据统计管状腺瘤中,在直肠的癌变率为7.3%,而在乙状结肠的癌变率为24.8%.
3、息肉大小:腺瘤息肉越大,恶性率越高。
4、息肉的形状: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有蒂癌就率为4.5%,而广基癌变率为10.2%,无蒂息肉癌变率潜力明显大于有蒂息肉。
直肠息肉的诊断
直肠指检
直肠息肉的指检:在直肠下端可触及圆形柔软肿物。
内镜检查
可触及单个或多个带蒂息肉或广基息肉,前者活动度大,后者较固定,息肉园形,柔软,若息肉变硬,表面高低不平,固定肠壁,可能有癌变。为明确性质,取活体组织。
可在粘膜上推动
直肠息肉鉴别
直肠息肉是泛指直肠粘膜表面向肠腔突出的隆起性病变。直肠癌病理性质不一,有的是良性肿瘤,有的是炎症增生的结果,从肉眼观察大体相似。病理有腺瘤、绒毛状腺瘤、
幼年型息肉、家族性息肉病及炎性息肉等。息肉可能是癌前病变。有的息肉可恶变成直肠癌。 普遍认为,随着腺瘤息肉体积的长大,其癌变率也随之增加,总癌变率为10~20%。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生长在高位息肉要比在直肠内的息肉易恶变。 (1) 病理变化:①一般认为,息肉是癌变的前期,从病理角度来看,腺瘤有恶变倾向。②息肉病可累及全大肠,恶变度很高,约占60%。 (2) 息肉大小。腺癌息肉越大, 恶性率越高。 (3) 息肉的位置:高位息肉较低位的易癌变,据统计管状腺瘤中 ,在直肠的癌变率为7.3%,而在乙状结肠的癌变率为24.8%。 (4) 直肠息肉形状:广基息肉比有蒂息肉易于癌变,有蒂癌变率为4.5%,而广基癌变率为10.2%,无蒂息肉癌变率潜力明显大于有蒂息肉。
直肠息肉良恶鉴别如下
儿童直肠息肉
息肉是一种良性肿瘤,最多见的是鼻息肉,象是光溜溜的小蘑菇那样的赘生物。这在直肠内也往往会有。3、4岁的孩子较多见,新生儿则没有。 母亲最初所发现的,是大便后有出血现象。新鲜的血液,盖在粪便上,或者从肛门处往下滴。孩子不感到疼痛,也无任何症状,但每次排便都出血。息肉增大后排便时可看到象虫子般的紫色肉块。 通常,由于出血而不安,去医院用直肠镜检查,便会查清楚。连续出血会导致贫血,息肉的连续生长,有时会引起肠套叠。 小时候有息肉,长大后会完全脱落,痊愈。因此,如出血量不大,不一定非切除不可。手术可从肛门外摘除,但深处有好几个息肉时,需要开腹摘除。 作为“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多数腺状息肉发生在直肠的一侧。这种现象多发生在10岁上下的孩子,出血比痢疾严重,癌变也较多,必须把病变部位的直肠全部切掉。这需要做优势遗传。 辅助进行检验的手段包括:直肠镜、乙状结肠镜,纤维结肠镜或钡灌肠检查均可查见息肉,但检查前必须彻底清洁结肠内粪便以免造成假像。
家族性息肉
早期可完全无症状,出现症状的年龄平均约20岁左右;其临床表现亦主要是大便带血、便次增多或解稀便,常有较多粘液便;有的病人排便时可见大小息肉脱至肛门。此外,患者还可有不同程序的腹部不适,以及疲乏、无力、消瘦等全身症状。
编辑本段危害
在引发大肠癌的诸多因素中,肠息肉是不容忽视的常见原因之一。 虽说息肉有癌变倾向,但也不是都会变成癌。那么,何种息肉会发生癌变呢?
看息肉的长相
那种体积较小由带蒂的非肿瘤性息肉,多数与息肉中的良民,一般不易发生恶变;如果体积较大、宽基广蒂的息肉,则极有恶变为癌的可能。
看息肉的生长速度
良性息肉多生长十分缓慢,若是在短期内迅速长大,直径大于2厘米以上时,应警惕癌变。如结肠腺瘤性息肉是因结肠黏膜细胞增生过旺,癌变率可达42%-77%。
看息肉的组织属性
单纯炎症性息肉恶变者较少,而腺瘤性息肉,特别是绒毛状腺瘤最容易恶变为结肠癌。
看息肉的数量
单纯一个息肉癌变率低;而多发性息肉的癌变几率增加。
看家族遗传史
有一种称为“家族性多发性大肠息肉病”,是指在同一家族的上下辈中可有好几个人患有结肠息肉,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是细胞内第5号染色体的基因缺陷造成的。患有这种有遗传倾向家族的人中,如父母亲有一方有息肉病,其后代中50%的息肉会有癌变的风险性;若父母双方均有息肉病,后代患的息肉癌变风险可上升到75%。
直肠息肉的预防
1、及时治疗肛门内外痔、肛瘘、肛裂、肛窦炎及慢性肠炎等疾病。
2、保持肛周清洁卫生,养成定时排便习惯。直肠息肉患者饮食上应注意:不宜吃酸、辣、辛等刺激性实物。少吃油腻食物,多吃含纤维素的水果、蔬菜等。
直肠息肉预防有四个方面:
1、保持乐观: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可见压力是重要的癌症诱因,中医认为压力导致过劳体虚从而引起免疫功能下降、内分泌失调,体内代谢紊乱,导致体内酸性物质的沉积;压力也可导致精神紧张引起气滞血淤、毒火内陷等。
2、生活规律:生活要规律,生活习惯不规律的人,如彻夜唱卡拉OK、打麻将、夜不归宿等生活无规律,都会加重体质酸化,容易患肠息肉。应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保持弱碱性体质,使细胞增生,突变疾病远离自己。
3、良好的生活习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吸烟,世界卫生组织预言,如果人们都不再吸烟,5年之后,世界上的癌症将减少1/3;其次,不酗酒。烟和酒是极酸的酸性物质,长期吸烟喝酒的人,极易导致酸性体质。
4、饮食清淡:不要过多地吃咸而辣的食物,不吃过热、过冷、过期及变质的食物;年老体弱或有某种疾病遗传基因者酌情吃一些防癌食品和含碱量高的碱性食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容易变癌的息肉有如下特征:
1、组织学上属于腺瘤型息肉;
2、宽基广蒂息肉;
3、直径超过2厘米的大型息肉或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
直肠息肉检查
1.肛诊或肠镜发现息肉。 2.钡灌肠见多少不一充盈缺损。 3.取活组织病理检查,以判断有无恶性变。
活体组织检查
利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道时,要对每处的可疑点,进行活体组织取样,以便进一步诊断其病变的性质。 性质
直肠息肉的治疗
在生活中,有人都知道自己患有直肠息肉,但并不太在意。而实际上, 掉以轻心,往往就会出现许多使人悔恨终生的不良后果。因此, 重视该病的治疗, 有助于防止该病的恶变。
直肠息肉多不单发
经常见到直肠息肉病例, 往往直肠有息肉时,结肠也有息肉, 且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居多。因此,对发现有直肠息肉者, 要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 对整个结肠作一个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息肉的范围及位置。
及时彻底的治疗
检查息肉的良恶性,只是对手术方法及其手术范围具有相关意义,而对患者自身,不管自己的息肉是否为良性,则都要严肃对待, 要早发现, 早治疗。
要定期复查
由于其息肉性质的不同,复发情况以及恶变率的高低均有差别,因此,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时了解术后的情况。 1.单个息肉可行切除加病检同时进行。 2.多发息肉或息肉较大有恶变征可经肛门肛窥肠镜进行病理活检以除外恶变。 3.低位或长蒂脱出息肉可用肛窥,直乙镜,套扎或经肛门直接切除。
直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1、电灼切除。在直肠镜可及的范围内,无法从肛门切除者,可经窥镜
放圈套器套住蒂部予以电灼切除。息肉作病理检查。广基的息肉电灼不安全。
2、经肛门切除。可从肛门内取出的息肉,用肛门镜或扩肛器扩开肛门,钳子夹住息肉,在基蒂部用丝线结扎,切除息肉。广基的息肉切除后,粘膜的创面要予以缝合。
3、其他 炎性息肉可采用抗生素、激素保留灌肠治疗。 1.对于盲肠结肠息肉患者,饮食上的调治也很重要,不合理的饮食常加重腹泻、出血等症状,所以对患者要求禁饮洒,禁辛辣刺激性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2.对于单发性息肉,肠镜下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多发性息肉或息肉病,可行肠镜下分期分段息肉切除术。若病变肠段息肉人多,以至无法进行肠镜下切除者,可考虑病变肠段手术切除治疗。 3.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应定期随访,复查。由于采用电灼,套扎,结扎等方法,不易彻底清除息肉组织,其残端极易再次增生形成息肉,所以定期复查是极为重要的。随时发现随时治疗。 4.对于幼龄儿童的息肉,不宜选择肠段切除,因该病有自愈倾向,并且采用简便的套扎或烧灼疗法,其疗效是很可靠的。
直肠息肉治疗要点
在生活中,有人都知道自己患有直肠息肉,但并不太在意。而实际上,掉以轻心,往往就会出现许多使人悔恨终生的不良后果。因此,重视直肠息肉治疗,有助于防止该病的恶变。那么正确的治疗要点有哪些呢?
1、活体组织检查: 利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道时,要对每处的可疑点,进行活体组织取样,以便进一步诊断其病变的性质。
2、及时彻底的治疗: 检查息肉的良恶性,只是对手术方法及其手术范围具有相关意义,而对患者自身,不管自己的息肉是否为良性,则都要严肃对待,要早发现,早直肠息肉治疗。
3、要定期复查: 由于其息肉性质的不同,复发情况以及恶变率的高低均有差别,因此,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早了解术后的情况。
4、直肠息肉多不单发: 经常见到直肠息肉病例,往往直肠有息肉时,结肠也有息肉,且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居多。因此,对发现有直肠息肉者,要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整个结肠作一个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息肉的范围及位置。 。
儿童直肠息肉的常见治疗法
由于出血而不安,去医院用直肠镜检查,便会查清楚。连续出血会导致贫血,息肉的连续生长,有时会引起肠套迭。 小时候有息肉,长大后会完全脱落,痊愈。因此,如出血量不大,不一定非切除不可。手术可从肛门外摘除,但深处有好几个息肉时,需要开腹摘除。 作为"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病",多数腺状息肉发生在直肠的一侧。这种现象多发生在10岁上下的孩子,出血比痢疾严重,癌变也较多,必须把病变部位的直肠全部切掉。这需要做优势遗传。
治疗直肠息肉的四点注意
第一、对于盲肠结肠息肉患者,饮食上的调治也很重要,不合理的饮食常加重腹泻、出血等症状,所以对患者要求禁饮洒,禁辛辣刺激性饮食,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第二、对于单发性息肉,肠镜下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对于多发性息肉或息肉病,可行肠镜下分期分段息肉切除术。若病变肠段息肉人多,以至无法进行肠镜下切除者,可考虑病变肠段手术切除治疗。
第三、结、直肠息肉切除术后,应定期随访,复查。由于采用电灼,套扎,结扎等方法,不易彻底清除息肉组织,其残端极易再次增生形成息肉,所以定期复查是极为重要的。随时发现随时治疗。
第四、对于幼龄儿童的息肉,不宜选择肠段切除,因该病有自愈倾向,并且采用简便的套扎或烧灼疗法,其疗效是很可靠的。
治疗直肠息肉前后的注意事项
①直肠息肉多不单发:经常见到直肠息肉病例,往往直肠有息肉时,结肠也有息肉,且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结合部居多。因此,对发现有直肠息肉者,要进一步作纤维结肠镜检查,对整个结肠作一个全面的检查,以确定息肉的范围及位置。 ②活体组织检查:利用纤维结肠镜检查肠道时,要对每处的可疑点,进行活体组织取样,以便进一步诊断其病变的性质。 ③及时彻底的治疗:检查息肉的良恶性,只是对手术方法及其手术范围具有相关意义,而对患者自身,不管自己的息肉是否为良性,则都要严肃对待,要早发现,早治疗。 ④要定期复查:医院专家说,由于其息肉性质的不同,复发情况以及恶变率的高低均有差别,因此,要定期复查,以便及早了解术后的情况。 直肠息肉手术后注意事项 1、注意饮食,忌食辛辣刺激之品,多食蔬果、汤水。 2、注意休息,不干体力活。 3、 保持心情舒畅,看看书报、听听音乐。 4、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不吃生冷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