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自觉口中有苦味的表现
基本概述
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见于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为主,这常与胆汁的代谢有关。口苦还可见于癌症。美国医学家德维斯医生还发现,癌症病人丧失对甜味食品的味觉,而对食物发苦的感觉与日俱增,这与病人舌部血液循环障碍和唾液内成分改变有关。
中医观点
中医认为,口感苦者,常兼有头痛眩晕、面红眼赤、性急易怒、大便干结、舌质偏红、苔薄黄、脉象弦数等症,多为肝、胆有热所致;口苦者,常兼有寒热往来、心烦喜呕、胸肋苦满、默默不欲食、小便赤黄等症,多为胆热上蒸所致。肝胆胃情绪方剂,清利肝胆湿热、泻胃火、调情绪,彻底治愈顽固性口苦、口臭、尿黄(小便赤黄)、胁痛。
口苦
证名。口内有苦味,多由热蒸胆汁或胃热熏蒸、上溢所致。《灵枢·邪气脏府病形》:“胆病者,善太息,口苦。”《素问·痿论》:“肝气热,则胆泄,口苦。”口苦为伤寒少阳病主证之一。《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治宜和解,方用小柴胡汤加减。杂病亦多见此症。《景岳全书·杂证谟》谓凡思虑劳倦色欲过度者,多有口苦舌燥,饮食无味之证。其病在心脾肝肾,心脾虚则肝胆邪溢为苦。
病因
1,精神性口苦,现代的工作生活压力,让大量的人长期存在工作精神压力大,生活不规律,睡眠休息不足,缺乏运动等,引起口苦;过度吸烟,酗酒,打呼噜,张口睡觉等也易出现口干,口苦。
2,口腔炎症,如果有牙龈炎,牙龈出血等口腔疾病,是引起口苦的常见原因.
3,胃热口苦,食管炎,慢性胃炎,因胃动力差,存在胆汁反流,伴有烧心等症状,也可能引起口苦.如果饮食不当,其肠胃功能呆滞,进食的食物在胃肠停留时间过长,极易产生湿热,会引起口苦.食用了过多的辛辣食品,也会引起口苦.
4,某些慢性疾病,糖尿病常会伴发有口苦的情况;另外,癌症病人因甜味阀升高,苦味阀降低,也会感觉口腔发苦,应提高警惕.
5,肝胆疾病,早晨起来如口苦,多是由于湿热引起的.肝胆湿热口苦,可能是由于肝胆部位存在炎症引起的.如当肝脏或胆囊发炎时,胆汁排泄失常导致口发苦;
治疗要点
我国对于口苦的治疗已经给出了明确、规范的治疗策略和方法,然而一些治疗上和观念上的盲区仍困扰着口苦口臭患者。这些盲区不仅提现在临床就诊中,也体现在日常用药和生活方面。盲区一:相信外用药;盲区二:见效后即停止继续服用巩固疗效;盲区三:过于相信偏方和食疗能治病。采用自身保健和药物治疗的结合的方式国龙中医一排清疗法能有效治疗口苦口臭。口苦多是其它疾病的伴发症。中草药生长在大自然,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患者口苦的困扰。
胆囊炎引起的口苦,可服用清热疏肝的中药,如龙胆草、柴胡、黄芩、栀子等药物。
肝功能异常引起的口苦,可服用保肝的药物,如当归、白芍等药物。
若无器质性病变,可服用偏重于消化的药物,如黄连、麦芽等药物。
治疗口苦,多使用川黄连、吴茱萸、浙贝母、乌贼骨等清热、祛湿、祛酸的中药,它们的优点是能在治病的时候,最大限度地保护胃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