脘腹胀满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可以是一种主观上的感觉,感到腹部的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也可以是一种客观上的检查所见,发现腹部一部分或全腹部膨拢引起腹胀的原因主要见于胃肠道胀气、各种原因所致的腹水、腹腔肿瘤等。正常人胃肠道内可有少量气体 ,约 150 毫升(ml)左右,当咽入胃内空气过多或因消化吸收功能不良时,胃肠道内产气过多,而肠道内的气体又不能从肛门排出体外,则可导致腹胀。
病因病机
形成胀满的原因很多,有因湿热挟痰,或饮食阻滞,或脾胃虚弱,或七情不和,气机阻滞,或误下伤中,或暴怒忧郁,或痰气搏结,都能形成本病。 脏腑感受外邪,或功能失调,气机逆乱,是导致脘腹胀满的重要原因,早在《灵枢 胀论篇》有过详细的论述:“脾胀者,善哕,四肢烦,体重不能胜衣,卧不安”,“胃胀者,腹满,胃脘痛,鼻闻焦臭,妨于食,大便难;大肠胀者,肠鸣而痛,冬日重感于寒,则食泻不化;小肠胀者,少腹胀,引腰而痛”。说明胃肠功能失调,可造成不同程度的胀满。 关于胀满的机制,有两点认识相同: (1)基本病机为邪结中焦,气机升降阻隔阻滞,痞塞不通。 (2)主要症状是心下痞塞满闷,按之濡软,外无胀满形迹;或不仅心下痞满闷塞感,外亦见有胀满之形。对于基本病机还有部分医家认为与瘀血有关。 基本病机是在病因作用下,中焦气机痞塞,经络气血阻滞,胃液逐渐暗耗,导致其络脉瘀闭,日久可痰瘀互结搏而成积;临床证候的基本特点是热多于寒,实多于虚,浊阴不降甚于清阳不升。
主要症状
(1)腹胀伴腹痛:伴剧烈腹痛时应考虑有急性胆囊炎、胰腺炎、肠梗阻、急性腹膜炎、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肠扭转、肠套叠等病变的可能。 (2)腹胀伴呕吐:多见于幽门梗阻、肠梗阻等病变,其次可见于肝胆道及胰腺病变。功能性消化不良及吞气症等功能性病变有时也可发生呕吐。 (3)腹胀伴嗳气:常见于吞气症、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萎缩性胃炎、胃下垂、溃疡病及幽门梗阻等。 (4)腹胀伴便秘:多见于习惯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肠梗阻、左半结肠癌等。 (5)腹胀伴腹泻:多见于急性肠道感染、肝硬化、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吸收不良综合征等。 (6)腹胀伴肛门排气增加:多见于食物在肠道发酵后、结肠内气体过多、肠易激综合征等。 (7)腹胀伴发热:多见于伤寒、急性肠道炎症、肠结核、结核性腹膜炎及败血症等。 (8)腹胀伴肠型或振水音:腹胀伴肠型或异常蠕动波多见于肠梗阻,如胃部有振水音时,多考虑为胃贮留或幽门梗阻。 (9)腹胀部位:上腹部膨胀者多见于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肝硬化、幽门梗阻、胃扩张或胃癌、胰腺癌等;中上腹部膨胀多见于肝、胆道病变,肝曲综合征等;左上腹部膨胀多见于胃疾病、脾曲综合征等;左下腹膨胀多见于结肠胀气(例如巨结肠);全腹部胀气多见于小肠或结肠腔内积气过多、麻痹性肠梗阻等。
相关检查
1.大便检查 黏液脓血便,镜下见红细胞、白细胞时,多为肠道炎症性病变;大便中含较多不消化食物,镜下见到肌纤维、脂肪球时,多提示为消化吸收不良。 2.胃液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时,胃酸分泌常降低。 3.肝功能及血清酶学检查 对肝胆道病变的诊断有帮助。 1.胃镜检查 对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胃与十二指肠疾病有诊断价值。 2.结肠镜检查 对肠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肠病、细菌性痢疾、结肠癌、结肠憩室病等有诊断或辅助诊断价值。 3.X线检查 腹部透视或平片检查有助于肝曲综合征、脾曲综合征、溃疡病穿孔、肠梗阻等疾病的诊断;钡餐检查除可诊断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外,还有利于胃下垂的诊断;钡剂灌肠检查可协助诊断结肠病变。 4.B超、CT或MIR检查 对肝脏、胆道及胰腺疾病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对结核性腹膜炎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水有辅助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