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粘膜上皮非典型性增生是指胃肠粘膜上皮和腺体的一类偏离正常分化,形态和机能上呈异型性表现的增生性病变。
一般认为,恶性肿瘤发生前,几乎均先有异型增生,很少可不经过这个阶段而直接从正常转化为恶性的,因此,它不同于单纯性增生及肿瘤性增生。单纯性增生只有细胞的过度生长,而无细胞结构上明显的异型性表现;肿瘤性增生则为细胞的自主性生长且伴有细胞的结构上明显的异型性。应该说异型增生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交界性病变,是真正的癌前期病变。
胃肠粘膜上皮非典型性增生主要发生在肠化的基础上,也有一部分发生于胃小凹上皮等处。
按照异型增生分化程度和范围分为轻、中、重三级:
轻度是指炎症性及再生性良性异型增生病变;
中度是指异型化较为明显,接近胃癌的“临界性病变”;
重度是指异型化更为明显,形态上难以和分化型癌相区别的异型增生。
但良性的轻度异型改变与临界性异型增生,以及恶性异型病变之间常是一种逐渐移行、转化的过程,有时难以明确划分。
近年来的研究对异型增生进行了进一步分类,按照组织来源可分为:
①腺瘤型异型增生:来源于肠型上皮,起于粘膜浅层,癌变后为高分化腺癌;
②隐窝型异型增生:起源于隐窝,癌变后为中分化或高分化腺癌;
③再生型异型增生:见于粘膜缺损部的再生上皮,癌变后为低分化或未分化腺癌。
异型增生是一动态过程,可以由轻度向重度发展,但也可以保持不变或逆转,而重度异型增生则不易逆转,可以发展成胃癌。因此,对重度异型增生应予及早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