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临床研究
注:纯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是古都中医胃病专科的优势所在。(该论文获2011年《第六届中国中医药发展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 “十一五”国际贡献奖 。并被选为英国《第八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参会论文,于主任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并接受了中央电视台(CCTV)新闻采访)
北京古都中医 胃病专科世家 100034
摘 要
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 ,世界卫生组织已定为癌前状态。目前,西药领域还很少有对症或疗效确切的药物出现。我们应用中医药辩证与辨病相结合的疗法,对该病的治疗取得了较好效果。
方法 对行电子胃镜及病理学检查的90例典型病例,结合中医整体辨证与辨病相结合、采用纯中药治疗,每日1剂,60剂为一疗程,服完一疗程后行电子胃镜及病理学检查,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疗效判定。
结果 临床治愈占66%,好转占24%,无效占10%,总有效率90%。
关键词 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中药治疗/疗效观察/结论
纯中药治疗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临床疗效观察
自上世纪70年代至今,我们胃病专科应用纯中药治疗各类胃炎60000余例,对其中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的病例进行了重点疗效观察和研究,选取其中资料较完整者90例,进行疗效分析,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90例患者均来自我胃病专科世家门诊,其中男53例,女37例。病程1—5年21例,6—10年34例,10年以上35例。单纯萎缩性胃炎27例,萎缩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38例,胃溃疡合并肠上皮化生11例,浅表性胃炎合并肠上皮化生14例。90例中有西药治疗史者100%。
2 辨证与辨病治疗相结合
90例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患者治疗前均有胃镜报告及病理报告。治疗以古都中医胃病世家专方为基本方化裁。萎缩重者及肠化生、非典型增生较重者加古都中医胃病世家萎化汤每日一剂,60剂一疗程。
3 结果、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胃镜检查及病理切片检查萎缩或肠上皮化生消失,报告为浅表性胃炎,临床症状消失;好转:临床症状明显减轻,胃镜或病理检查见萎缩或肠上皮化生明显减轻,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治疗后胃镜或病理见病灶无改善,临床症状无改善。结果,临床痊愈59例,占66%;好转22例,占24%;无效9例占10%;总有效率90%。
典型病例1):卢某某,女,70岁。内蒙古赤峰市人。就诊时间:2006年7月15日。门诊病历号03169.主症:胃痛胃胀连胁十年,加重一年。舌红有瘀点、苔白、脉弦。某市级医院电子胃镜检查报告:胃体中部后壁巨大溃疡,大小约2.5x2.5cm,表面覆脓苔及陈旧血痂。病理报告:溃疡部组织坏死,可见轻度不典型增生,点灶性肠化。经当地市医院诊为癌前病变,经内科住院保守疗法无效,转外科动员患者行胃大切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难予接受,来我门诊实施中药治疗,辩证随症加减,每日一剂,连续服90剂,行电子胃镜复查,胃镜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炎。临床症状消失。随访至发稿前无复发。(附治疗前后胃镜照片对照


图1为治疗前 图2为治疗后
典型病例2):门诊病历号27840.齐某某,男,60岁,松山区人。反复胃胀、胃疼7年,加重1年。舌淡苔白、脉沉细。电子胃镜检查报告: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报告: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西药治疗未效来我门诊要求中药治疗。辩证治疗及随症加减连服53剂,3个月后行电子胃镜复查,结果: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活检病理结果为:胃粘膜组织慢性炎。临床症状消失,体重增加15公斤。
4 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一种常见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胃癌前状态,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可能性更大。其发病缓慢,病势缠绵难愈,治疗棘手,尤其是西药治疗,目前国内国际还没有确切对应的药物。部分病人选择预防性胃切治疗。而应用祖国中医中药学治疗该病,效果尚令人满意。
我专科专业性中药治疗胃病三十余载,在继承世传中医治胃的基础上,吸取元、明、清诸代脾胃学家治疗胃病的经验,结合现代电子胃镜及病理诊断技术,在临床治疗中得心应手,每每收到较好效果。本文旨在总结本专科在中医药专业治疗胃病的一点经验和体会,供各位学者及同仁参考。最重要的是通过临床实践证明:中医药治疗胃病癌前病变有确切疗效,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并有其广阔的前景。至于作用机理还有待于在以后的医疗实践中,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