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专科世家简介 胃病世家专家 专科世家特色疗法 专科荣誉 专科世家主治 专病栏目 专科视频
胃病杂谈 胃病100问 专科先进设备 我有胃病请会诊 典型病例 胃病专业动态 研究院简介 联系我们
萎缩性胃炎的检查

  

 一、X线检查

    单纯萎缩性胃炎X线诊断很难,看法尚不一致,目前多采用纤维胃镜检查来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轻症x线片无阳性发现。浅表性、萎缩性胃炎可见粘膜皱壁增粗。中度以上胃炎可见粘膜广泛增粗,胃体粘膜皱壁大于1mm,有排列及走向改变,有时呈迂回交叉状。双对比片显示胃小区增大,大于3mm则循环不规则。胃小弯尤其胃窦部呈锯齿状,有蠕动亢进、张力增高。当伴有增生性变化时,气钡双重对比造影即可诊断,主要是因为胃小区变高,在钡剂附着于胃小沟的衬托下显得极为清晰,呈现弥漫性的小颗粒状影,其特征为:颗粒状影大小比较一致,排列比较规则.其形态为圆形或椭圆性,颗粒的轮廓较光滑,呈细线状,形态较规则。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x线表现为牯膜纹变细,尤其是胃体部大弯侧的锯齿状粘膜纹变细或消失(正常宽度约l咖左右);胃底部光滑而无粘膜纹。气钡双重对比检查,可很好显示胃粘膜相,对中度及重度慢性胃炎的诊断优于一般的钡餐造影检查,主要表现为胃窦部粘膜呈异常皱褶、锯齿状边缘或切迹及胃小区异常等改变。约70%的胃底部萎缩性胃炎患者在双重对比检查中可以发现不规则的胃小区,直径l 52m邢,有深而宽的沟或呈粗糙而不规则,直径为3mm或以上的胃小区。部分萎缩性胃炎表现为胃底光秃,看不见粘膜纹或呈皱纸状。小量钡餐显示粘膜纹时,可见粘膜纹稀少、纤细,如双重对比充气较多时,由于胃的扩张可以看不见粘膜纹。如服中量钡餐后,胃大弯变得比正常为平滑,只有较浅小的粘膜皱襞所造成的凹陷或如小弯一样的光滑、平直,当x线检查发现可疑为萎缩性胃炎时,应建议做胃镜检查,以利不延误病情。

  、B超检查

    作为无创伤性检查手段之一的超声检查术.已经较为普遍地运用于胃肠病的临床诊断,近年来,随着仪器和检查方法的改进,超声检查的临床价值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正常胃的超声影像

    ()超声胃壁层次

    对充盈胃做腹壁超声检查,发现正常胃壁超声切面显示为三层强回声夹两层低回声带的五层结构声像图。一般认为,由内向外,胃壁的各超声回声层次的意义为;第一层强回声代表粘膜表层和界面反射,第二层低回声为粘膜深层(牯膜肌层),第三层强回声为牯膜下层及界面反射,第四层低回声为胃壁固有肌层,第五层强回声为浆膜、浆膜下脂肪层及界面反射。正常人胃壁能见五层回声结构,层次清楚,回声带均匀,连续性好。各层厚度约1mm左右,各层比例大致相等。

    ()测量值

    短轴切面时,喷门左右径≤22mm,前后径≤22mm;喷门前后壁厚度≤5mm,胃窦前后壁厚度≤5mm胃体前后壁厚度≤5mm,胃大、小弯侧厚度≤6mm

二、胃病理的超声影像

  ()浅表性胃炎

  ①测量值与正常人相同;②胃壁五层能显示,层次常模糊,牯膜层毛糙、断续、回声稍强,表面常有粘液附着,呈纤维状强光条回声,按压探头时,在原地飘动。其余各层回声带均匀,厚度正常;③胃蠕动正常。

 ()慢性萎缩性胃炎

    ①测量值与正常人相同:②胃壁五层可分辨,但较模糊,粘膜浅层变薄,粘膜深层变化不明显,粘膜下层回声增强、毛糙、增粗、回声带粗细不匀,肌层及浆膜层正常;③胃内常有少量粘液,胃蠕动减少。

  有学者检查了185例慢性胃炎患者,其中浅表性胃炎组95例,超声诊断与胃镜检查结果一致的为93.7%,与病理检查一致率达l∞%;萎缩性胃炎组85例,与胃镜一致率为83 3%,与病理一致率达90%。

    一般认为超声诊断慢性胃炎的标准是可行的,但作为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只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当经过超声检查诊断提示为萎缩性胃炎时,进一步确诊时,需做胃镜和组织学检查。

纤维胃镜检查与活组织检查

  一、纤维胃镜检查

  由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发生胃癌的倾向,因而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已受到众多医学家的关注。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的主要表现有:皱襞萎缩,粘膜颜色改变,粘膜下血管显露,可能伴有增生或肠腺上皮化生等。

    (1)皱襞萎缩:表现在胃体部和胃窦部,根据萎缩程度可分3度:皱襞变细为轻度,皱襞消失为重度,介于两者之间为中度。

    (2)粘膜颜色的变化:是萎缩性胃炎重要胃镜表现。正常胃粘膜呈橘红色,粘膜萎缩时失去正常颜色变淡,表现为橘红色中混有不同程度的灰色、苍白、灰黄或灰绿色。其色泽的改变,可弥散于大部分胃牯膜,严重者呈灰白色,可为弥漫性,也可成局限性分布。也可晕局限性斑块状分布,甚至呈小灶性。萎缩的粘膜边缘模糊,并与周围粘膜融合;粘膜表面光亮,同一部位粘膜颜色的改变往往深浅不一。如果牯膜变淡不均匀,留有一些橘红色牯膜,也表现为红白相间,但以灰白色为主。粘膜变薄常呈斑片状.似乎比周围正常粘膜凹陷。对小范围的萎缩性病变,可能观察到退色区的凹陷。粘膜颜色的改变是由于腺体被破坏,粘膜变薄,呈现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的颜色所致,它是粘膜萎缩在胃镜下最早出现的征象。

    (3)牯膜下血管显露:是萎缩性胃炎的重要表现,也是诊断萎缩性胃炎的可靠指标。正常胃粘膜只在胃底及胃体上部可以见到血管,其他部位见不到血管。萎缩性胃炎的早期,粘膜下血管呈红色细网状分布。粘膜萎缩明显时表现为粘膜下层静脉丛呈蓝色或灰蓝色树枝分布,汇合成较大的静脉而消失于胃壁深层中。在粘膜高度萎缩时,粘膜下粗大的血管呈暗红色树枝状显露。

    (4)伴有增生或肠腺上皮化生及伴有胃小凹上皮增生的慢性萎缩性胃炎在胃镜下往往可见病变部位的牯膜变得粗糙,或呈颗粒状,甚至结节状,整个病变部位有凹凸不平感。增生的萎缩性胃炎往往失去粘膜下血管显露的特征。此外.伴有肠腺上皮化生的萎缩性胃炎,其镜下的主要表现是在胃窦部可见大小不等、表面光滑、呈灰白色的扁平样隆起,形似卵圆石,现组织学已证实隆起的部位为粘膜增生伴显著肠上皮化生,隆起之间的低凹处为粘膜重度萎缩。有人根据在内窥镜下观察到的特点将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分为4型,即特异型、米粒撒布型、雪点型和石板瓦型。

    (5)萎缩性胃炎粘膜有出血及浅表糜烂,有时,在萎缩的粘膜上形成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呈扁平隆起,表面光滑。大小不一,呈乳白色。隆起处活检常发现肠上皮化生。有时在萎缩粘膜上发现大息肉样结节,此种结节的颜色与周围粘膜相似,多无血管显露。胃镜可诊断为慢性萎缩性增生性胃炎。

(6)萎缩性胃炎常伴有浅表性胃炎,其原因一方面可能因浅表性胃炎反复发作而形成萎缩性胃炎,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易于受损而引起浅表性炎症。凡胃粘膜病变以萎缩性胃炎为主,而浅表性胃炎较轻者,诊断为慢性萎缩一浅表性胃炎。凡胃粘膜改变以浅表性胃炎为主,并且有局部萎缩性改变者诊断为慢性浅表一萎缩性胃炎。

根据上述的胃镜所见,临床上可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但仪依据胃镜肉眼观察确定萎缩性胃炎的程度有时较为困难,尚需凭借其他有关检查。

二、组织病理学检查

    诊断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是在胃镜检查过程中做病变部位的胃粘膜活组织检查。由于萎缩病变常呈局灶性,故应在不同部位或同一部位做多块活检,一般为36块。萎缩性胃炎的诊断应根据胃粘膜受累的广泛程度和影响功能腺的多少加以综合分析。

    萎缩性胃炎的病理诊断标准(国内)

 (1)固有腺体萎缩,减少l]以内者为轻度、减少l323者为中度、减少23以上者为重度。

  (2)粘膜肌层增厚。

  (3)肠上皮化生或假幽门腺化生(町有可无)

  (4)固有膜炎症(可轻可重)

  (5)淋巴滤泡形成(可有可无)

    根据胃牯膜萎缩的程度可将萎缩性胃炎分为轻、中、重度3级。在病理组织学诊断为萎缩性胃炎时还要考虑下列因素。

    (1)胃窦部的萎缩程度:如部分粘膜组织萎缩为重度,而另一部分为轻度.两者综合可考虑为中度萎缩性胃炎。

    (2)部分粘膜组织为中或重度,而其余的粘膜标本未见萎缩,可考虑为局灶性或轻度萎缩性胃炎。

    (3)胃窦部萎缩,胃角部及胃体小弯也有萎缩,可考虑为中度以上的萎缩性胃炎。

    (4)胃窦部、胃体小弯部粘膜,以至贲门部粘膜均有萎缩,范围较为广泛,可考虑为重度萎缩性胃炎。部分病人可发生萎缩性胃贲门炎,其发病率仅次于萎缩性胃炎,且与胃贲门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可认为是一种癌前期病变。

  、实验室检查

一、胃酸分泌的测定

    胃酸的分泌足持续的,进餐时能使分泌增强,并可分为:头期、胃期及肠期3个时期。常用的刺激胃酸分泌的方法为增大剂量的磷酸组织胺法和五肽胃泌素法。前者由于不良反应较大,故已为五肽胃泌素法所取代。

    方法:插入胃管后抽尽空腹胄液,休息05小时,冉抽吸胃液并弃之,然后抽吸1小时胃液测定其基础胃酸排泌量(Basic acid outputBAO),可滴定酸浓度和PH,随后皮下或肌内注射五肽胃泌素6ttgkg,再收集刺激后1小时胃液。每15分钟留胃液标本1次,共4次。计算各标本的容量,可滴定酸浓度和PH值,并由此计算最大酸量(Maximal acid out-put,MAO)和高峰酸量(Peak acid outputPAO)。正常人BAO39±1 98~01L,很少超过5~ILMAO323mmol/L,女性略低;PAO均值为20 6±8 77nm!olL<1182~110lL者为低酸,>30 62nmmlL者为高酸;PH值正常在1 31 8之间:如PH>7为真性胃酸缺乏,如在3 57之间则为胃酸过低。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泌酸功能常随胃腺体的萎缩,肠化程度的加重而减低;病变局限时,胃酸可正常或低酸,主要由于H’反弥散到胃壁之故;胃萎缩时壁细胞几乎全部消失,为无胃酸分泌,胃液分泌量也极少,往往在给以酸分泌刺激后,亦不见胃液和胃酸分泌。

二、内因子测定

    内因子由壁细胞分泌,壁细胞数的减少亦导致内因子分泌减少,由于正常人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量大大超过促进维生素B.。吸收所需的古量,因此慢性胃炎患者粘膜受损导致胃酸分泌减少时内因子的分泌量一般仍能维持机体需要。由于胃萎缩伴恶性贫血患者血清中出现抗内因子抗体,它与内因子或内因子一维生素B.。复合物结合,导致维生素B12的吸收障碍,因此内因子的测定有助于恶性贫血的诊断。内因子的检测可采用维生素B.:吸收双放射性核素来试验,其方法在肌内注射维生素B12的同时口服5T钴一维生素B12一内因子和”钴一维生素B12.然后分别测定24小时尿中”钴及5T钴的放射活性,如果”钴放射活性低而”钴放射活性正常,表明存存内因子缺乏。

三、血清胃泌素

    胃泌素(Castlln)是胃肠G细胞所分泌的,由17个氨基酸组成的一种多肽类激素,主要来自胃窦部及十二指肠,对胃酸的分泌和粘膜的营养等起重要作用。血清正常含量为30140p昏/llll。其释放与抑制与下列因素有关。

    (1)物理因素:饱餐、幽门梗阻或胃排空延缓等均能促使胃泌素释放。

    (2)化学因素:碱性药物、高血钙、高蛋白质饮食等均可促使G细胞释放胃泌素。

    (3)自主神经功能状态:迷走神经兴奋可直接影响c细胞及壁细胞的分泌活动;而注射抗胆碱能药物或胃窦粘膜局部麻醉时则胃泌素释放受抑制。

    胃泌素能促进胃液胃酸分泌,由于反馈作用。胃酸低时胃泌素分泌增多,胃酸高时胃泌素分泌减少。胃泌素高低与胃窦粘膜有无病变有关。无酸的病人胃泌素反应升高,若不高说明胃窦病变严重,c细胞减少。

    如血清壁细胞抗体(PcA)阳性的A型萎缩性胃炎病人,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常中度升高,表明胃炎病变在胃底和胃体部,壁细胞有一定的破坏;胃窦部粘膜正常或仅有轻度的浅表性胃炎,G细胞完好无损。此外,这类病人存在着免疫机制失调,壁细胞功能有一定的损害。由于胃酸缺乏,因而失去对胃窦部c细胞的抑制作用,引起血清胃泌紊分泌增多。伴有恶性贫血的胃萎缩病人空腹血清胃泌素明显增高,可达1000p~L或以上,甚至大于5000pg/L,与胃泌素瘤相似,但胃萎缩有胃酸缺乏,而后者是高胃酸。

    B型萎缩性胃炎的病变主要在胃窦部,胃窦部炎症时,患者胃泌素浓度的降低或正常取决于炎症的广泛度及严重度,以及胃泌素细胞受抑制或减少的情况,通常这类病人c细胞都受到一定的损害,而胃体炎症常呈灶性分布,且病变较轻,因而血清胃泌素水平减低。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空腹血清胃泌素水平均与胃窦部炎症程度有关,胃窦部粘膜有严重炎症者,空腹血清胃泌素正常或减低;而胃窦部粘膜基本正常者,空腹血清胃泌素含量常增高。

  口、壁细胞抗体(PCA)及胃泌素细胞抗体(GCA)

1973Strickland提出根据PCA阳性与阴性和病变累及部位,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和B型两种,即血清PCA阳性的属A+其病变与壁细胞的自身免疫有关,病变主要在胃体部,可伴恶性贫血;PCA阴性的属B型,其病变与壁细胞自身免疫无关,病变主要在胃窦部,无恶性贫血。1979Vandelli研究指出在部分B型萎缩性胃炎病人的血清中存在有G细胞抗体(GCA).从而认为这部分B型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胃窦G细胞自身免疫有关。提示无论是A型或是B型萎缩性胃炎均有部分病例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血清PCA在胃体萎缩性胃炎时常呈阳性,对渗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我国萎缩性胃炎中以B型居多,A型较少,萎缩性胃炎病人血清PCA的检出率约在13.9%~39.1%之间。

  五、幽门螺旋杆菌(HD)检查

    用于检验PH的实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目前,以快速尿素酶试验、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和细菌培养最为常用。

    ()尿素酶检查

  原理:Hp具有产生大量尿素酶的特点,尿素酶可使胃内尿素分解,最终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浓度降低,氨浓度升高。氨是碱性化台物,可使反应液的PH升高,如反应液中含有酚红指示剂,则反应液颜色由原来的浅黄色转变为粉红色,这是尿素酶试验的基本原理。

    试验方法:在胃镜观察下取胃粘膜l2块,放入内含尿素和酚红指示剂的试液中,观察试液颜色的变化,如果试液由浅黄色转为粉红色,则为阳性反应,表示胃内有Hp感染。胃粘膜内HP数量越多,反应时间越快,颜色变化越明显。

  评价:此法操作简便,实用,快速灵敏,费用低廉,一般在半小时内即可读出结果。其灵敏度为92%一98%,特异性为98%~100%。国内外都有尿素酶试剂盒出售,故凡有胃镜的单位皆可采用此试验,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一种检验方法。但其反应强度取决于活检标本内的细菌密度,取材亦受“灶性”分布的影响,故不宜将该单项检查作为有无no感染的判断依据,而必须结合胃粘膜切片染色或细菌培养等才能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

()粘膜病理组织切片染色

    HD定居于胃粘液层下、上皮细胞的表面,粘膜组织切片加以恰当的染色后.在光镜下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辨认是否有Hp感染。目前,常用的染色方法有以下几种。

 1 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内镜下在胃窦或胃体处取活体组织后,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然后按常规切片,作Wartjom-Starru银染色。染色后Hp被感染成褐黑色,胃粘膜细胞染成棕黄色,两者的对比度强,因此容易辨认,其敏感性可达95%左右,是目前公认的一种经典的、最佳的染色方法。不过,此方法操作比较复杂、费时,费用较贵。

 2姬姆萨(Giemsa)染色法:染色后Hp呈天蓝色,镜下比较容易辨认,操作也较方便,一般医疗单位容易推广。敏感性较高,与银染色基本相同。但久放易褪色,不易长期保存。

3.吖啶橙染色法:用0 01%吖啶橙荧光染色,可使切片中的Hp呈现橙色荧光,此方法简便,快速,但需有荧光显微镜。

4阿的平染色法:HD被染成黄绿色荧光,容易辨认。此法敏感性在90%左右。

5 c…染色法:用甲酚固定,Hp被染成红色,背景呈蓝绿色,易于辨认。

6 H·E染色法:此法技术简单,既可作为组织学诊断,叉可检查Hp,但由于细菌着色浅,效果较差,故需要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仔细诊断。此法有时敏感性可达80%以上。

此外,有人使用抗Hp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组织免疫染色,有些学者采用抗单克隆抗体对胃牯膜活检标本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获得较好的结果,与细菌培养的结果完全一致。

()幽门螺杆菌的培养

经胃镜钳取的粘膜组织应尽早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需放人4℃左右的冰箱内保存。Hp的生长需营养丰富的培养基、适宜的温度和PH,微需氧的培养条件,困其生长缓慢而需较I乏时间的培养。为了提高HP培养的阳性率,在接种过程中须注意几个问题:①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且应新鲜配制;②接种的标本在做胃镜时采取,Hp在粘膜中多为灶性分布,所以,粘膜活检标本应取自不同的部分;③Hp与空气接触的时间过长不易存活。一般宜在2小时内接种完毕;④接种时应注意将标本的粘膜面在培养基上反复涂搽;⑤Hp生长环境的相对湿度要求较高,一般在98%左右。

 ()尿素呼吸试验(UBT)

    原理:利用Hp分泌尿素酶作用于胃内尿素后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后者随呼吸排出体外的原理,将13C14C标记的尿素摄入胃内,由于同位素标记的尿素在Hp含的尿素酶作用下,分解为氨和13CO214CO2,后者被肠吸收后,经呼气排出。因此,通过测定呼气中的放射性,即可判断胃内有无HD感染。

    方法:患者空腹口服13C14C标记的尿素10分钟后,峰值即明显增高,2030分钟时达到高峰。1小时值范围:阴性为0.080.58,阳性为0.7711.20。需要注意的是,口服”c或“c标记的尿素后,采集20分钟的呼吸样本最为有效。

评价:呼气试验具有快速、可靠、无痛苦的优点。它为无刨性检查,病人可以免受胃镜下取粘膜活检的不适。”c是非放射性而且稳定的同位素,无放射性辐射之虑,安全,可靠,灵敏度高(95),特异性强(100),病人易接受,适合任何人。但它的测定较复杂,需用质谱仪,费用贵,一般实验室不能进行,广泛使用受到限制。14C方法简便,对病人无明显危害,可反复检测,尤其适用于判断药物根治Hp的效果以及随后HP感染有无复发。缺点是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且半衰期很长.不宜在儿童和孕妇中使用。

()血清抗Hp抗体的测定

国内外检测血清Hp抗体的技术有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法、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JSA)等多种方法,其中以ELISA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常为多数实验室所采用。补体计划试验敏感性低,而且操作繁琐。血凝法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差。免疫荧光法的结果与细菌培养完全符合,与其他细菌无交叉反应,很快即可出结果,简便、快速、可靠,对形态不典型的细菌更具有诊断价值,但此方法对设备要求较高,一般单位难以采用。

Hp具有强大的抗原性.Hp感染者血中抗№抗体滴度较正常人为高,主要是I弗和IgA。应用HJSh方法可以检测出Hp感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85%~900h,。各实验室检测血清抗HD抗体时所用的抗原并不完全一致,有人将完整的HD细胞用超声粉碎仪加以粉碎,有的则用不同程度纯化的抗原,有人还采用提纯的Hp尿素酶作为抗原。因为所用的抗原不同,结果也并不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用全菌超声粉碎物做抗原,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85 3%:用纯化尿素酶做抗原,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1%。

另外,Hp如经有效药物治疗被根除之后,病人血清中的抗H口抗体含量逐渐下降。相反,病人的H口感染没有治愈。其血清中的抗Hp抗体水平不会降低。所以,榆测血清中HD抗体的意义,除了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外,也可用来判断治疗的效果。但是潮I定血清中的抗Hp抗体对监测药物疗效不一定非常可靠。此外,Hp被根除后,血清中抗Hp抗体消失需要一定的时问,因此,血清HD抗体阳性不一定反映体内就有Hp存在。至于Hp感染多长时间后血清中出现一定水平的抗Hp抗体,以及Hp被根除后多长时间血清Hp抗体消失,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一般经有效治疗68周后,血清中的IIp抗体滴度丌始下降,根除Hp3个月,血清抗体水平有明显下降。

 

 

, ONT-SIZE: 14pt; 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年Strickland提出根据PCA阳性与阴性和病变累及部位,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A型和B型两种,即血清PCA阳性的属A+其病变与壁细胞的自身免疫有关,病变主要在胃体部,可伴恶性贫血;PCA阴性的属B型,其病变与壁细胞自身免疫无关,病变主要在胃窦部,无恶性贫血。1979Vandelli研究指出在部分B型萎缩性胃炎病人的血清中存在有G细胞抗体(GCA).从而认为这部分B型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胃窦G细胞自身免疫有关。提示无论是A型或是B型萎缩性胃炎均有部分病例的发病与自身免疫有关。

    血清PCA在胃体萎缩性胃炎时常呈阳性,对渗断有一定参考价值。我国萎缩性胃炎中以B型居多,A型较少,萎缩性胃炎病人血清PCA的检出率约在13.9%~39.1%之间。

  五、幽门螺旋杆菌(HD)检查

    用于检验PH的实验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目前,以快速尿素酶试验、胃粘膜组织切片染色和细菌培养最为常用。

    ()尿素酶检查

  原理:Hp具有产生大量尿素酶的特点,尿素酶可使胃内尿素分解,最终生成氨和二氧化碳,使尿素浓度降低,氨浓度升高。氨是碱性化台物,可使反应液的PH升高,如反应液中含有酚红指示剂,则反应液颜色由原来的浅黄色转变为粉红色,这是尿素酶试验的基本原理。

    试验方法:在胃镜观察下取胃粘膜l2块,放入内含尿素和酚红指示剂的试液中,观察试液颜色的变化,如果试液由浅黄色转为粉红色,则为阳性反应,表示胃内有Hp感染。胃粘膜内HP数量越多,反应时间越快,颜色变化越明显。

  评价:此法操作简便,实用,快速灵敏,费用低廉,一般在半小时内即可读出结果。其灵敏度为92%一98%,特异性为98%~100%。国内外都有尿素酶试剂盒出售,故凡有胃镜的单位皆可采用此试验,是目前临床上普遍应用的一种检验方法。但其反应强度取决于活检标本内的细菌密度,取材亦受“灶性”分布的影响,故不宜将该单项检查作为有无no感染的判断依据,而必须结合胃粘膜切片染色或细菌培养等才能避免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

()粘膜病理组织切片染色

    HD定居于胃粘液层下、上皮细胞的表面,粘膜组织切片加以恰当的染色后.在光镜下根据其形态特征可以辨认是否有Hp感染。目前,常用的染色方法有以下几种。

 1 Warthin-Starry银染色法:内镜下在胃窦或胃体处取活体组织后,用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然后按常规切片,作Wartjom-Starru银染色。染色后Hp被感染成褐黑色,胃粘膜细胞染成棕黄色,两者的对比度强,因此容易辨认,其敏感性可达95%左右,是目前公认的一种经典的、最佳的染色方法。不过,此方法操作比较复杂、费时,费用较贵。

 2姬姆萨(Giemsa)染色法:染色后Hp呈天蓝色,镜下比较容易辨认,操作也较方便,一般医疗单位容易推广。敏感性较高,与银染色基本相同。但久放易褪色,不易长期保存。

3.吖啶橙染色法:用0 01%吖啶橙荧光染色,可使切片中的Hp呈现橙色荧光,此方法简便,快速,但需有荧光显微镜。

4阿的平染色法:HD被染成黄绿色荧光,容易辨认。此法敏感性在90%左右。

5 c…染色法:用甲酚固定,Hp被染成红色,背景呈蓝绿色,易于辨认。

6 H·E染色法:此法技术简单,既可作为组织学诊断,叉可检查Hp,但由于细菌着色浅,效果较差,故需要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仔细诊断。此法有时敏感性可达80%以上。

此外,有人使用抗Hp的特异性抗体进行组织免疫染色,有些学者采用抗单克隆抗体对胃牯膜活检标本进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获得较好的结果,与细菌培养的结果完全一致。

()幽门螺杆菌的培养

经胃镜钳取的粘膜组织应尽早送检,如不能及时送检,需放人4℃左右的冰箱内保存。Hp的生长需营养丰富的培养基、适宜的温度和PH,微需氧的培养条件,困其生长缓慢而需较I乏时间的培养。为了提高HP培养的阳性率,在接种过程中须注意几个问题:①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且应新鲜配制;②接种的标本在做胃镜时采取,Hp在粘膜中多为灶性分布,所以,粘膜活检标本应取自不同的部分;③Hp与空气接触的时间过长不易存活。一般宜在2小时内接种完毕;④接种时应注意将标本的粘膜面在培养基上反复涂搽;⑤Hp生长环境的相对湿度要求较高,一般在98%左右。

 ()尿素呼吸试验(UBT)

    原理:利用Hp分泌尿素酶作用于胃内尿素后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后者随呼吸排出体外的原理,将13C14C标记的尿素摄入胃内,由于同位素标记的尿素在Hp含的尿素酶作用下,分解为氨和13CO214CO2,后者被肠吸收后,经呼气排出。因此,通过测定呼气中的放射性,即可判断胃内有无HD感染。

    方法:患者空腹口服13C14C标记的尿素10分钟后,峰值即明显增高,2030分钟时达到高峰。1小时值范围:阴性为0.080.58,阳性为0.7711.20。需要注意的是,口服”c或“c标记的尿素后,采集20分钟的呼吸样本最为有效。

评价:呼气试验具有快速、可靠、无痛苦的优点。它为无刨性检查,病人可以免受胃镜下取粘膜活检的不适。”c是非放射性而且稳定的同位素,无放射性辐射之虑,安全,可靠,灵敏度高(95),特异性强(100),病人易接受,适合任何人。但它的测定较复杂,需用质谱仪,费用贵,一般实验室不能进行,广泛使用受到限制。14C方法简便,对病人无明显危害,可反复检测,尤其适用于判断药物根治Hp的效果以及随后HP感染有无复发。缺点是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且半衰期很长.不宜在儿童和孕妇中使用。

()血清抗Hp抗体的测定

国内外检测血清Hp抗体的技术有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法、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法(JSA)等多种方法,其中以ELISA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稳定性好的优点,常为多数实验室所采用。补体计划试验敏感性低,而且操作繁琐。血凝法特异性及敏感性均较差。免疫荧光法的结果与细菌培养完全符合,与其他细菌无交叉反应,很快即可出结果,简便、快速、可靠,对形态不典型的细菌更具有诊断价值,但此方法对设备要求较高,一般单位难以采用。

Hp具有强大的抗原性.Hp感染者血中抗№抗体滴度较正常人为高,主要是I弗和IgA。应用HJSh方法可以检测出Hp感染,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可达85%~900h,。各实验室检测血清抗HD抗体时所用的抗原并不完全一致,有人将完整的HD细胞用超声粉碎仪加以粉碎,有的则用不同程度纯化的抗原,有人还采用提纯的Hp尿素酶作为抗原。因为所用的抗原不同,结果也并不敏。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用全菌超声粉碎物做抗原,敏感性为97%,特异性为85 3%:用纯化尿素酶做抗原,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91%。

另外,Hp如经有效药物治疗被根除之后,病人血清中的抗H口抗体含量逐渐下降。相反,病人的H口感染没有治愈。其血清中的抗Hp抗体水平不会降低。所以,榆测血清中HD抗体的意义,除了用于流行病学调查外,也可用来判断治疗的效果。但是潮I定血清中的抗Hp抗体对监测药物疗效不一定非常可靠。此外,Hp被根除后,血清中抗Hp抗体消失需要一定的时问,因此,血清HD抗体阳性不一定反映体内就有Hp存在。至于Hp感染多长时间后血清中出现一定水平的抗Hp抗体,以及Hp被根除后多长时间血清Hp抗体消失,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一般经有效治疗68周后,血清中的IIp抗体滴度丌始下降,根除Hp3个月,血清抗体水平有明显下降。

 

 





于生志【胃病专家】

于鹏飞【胃病专家】

张儒【胃病专家】

郭增菊【胃病专家】

熊长生【胃病专家】

于生志【胃病专家】

于鹏飞【胃病专家】

张儒【胃病专家】

郭增菊【胃病专家】

熊长生【胃病专家】
专科病例
病历号 姓名 年龄 就诊时间 住址
30224 李先生 65 20030224 海淀
30128 朱先生 45 20130128 海淀
30219 刘先生 40 20130219 西城
30220 赵女士 49 20130220 西城
30223 王先生 46 20111217 河北
30221 张女士 35 20130221 丰台
30224 李先生 65 20030224 海淀
30128 朱先生 45 20130128 海淀
30219 刘先生 40 20130219 西城
30220 赵女士 49 20130220 西城
30223 王先生 46 20111217 河北
30221 张女士 35 20130221 丰台
30224 李先生 65 20030224 海淀
30128 朱先生 45 20130128 海淀
30219 刘先生 40 20130219 西城
30220 赵女士 49 20130220 西城
30223 王先生 46 20111217 河北
30221 张女士 35 20130221 丰台
我有胃病请会诊更 多
 
北京胃病专科地址:西城区西四东大街70号;交通路线:地铁:4号线西四站下车即到
公交:西四路口东、南、西、北路口下车: 101路 102路 103路 105路 109路 211路 685路 38路 202路 42路 47路 626路 709路 726路 808路 812路 814路 823路 846路 850路 13路 22路 612路 124路 204路 607路 826路 806路
就医指南:赤峰市胃病专科地址:红山区三中街一小东侧(老向秀丽商场路南)
乘车路线:火车站、长途汽车站乘1路、36路、及12路、6路、均在向秀丽商场站下车即
首  页   专科世家简介   胃病世家专家   专科世家特色疗法   专科荣誉   专科世家主治   专科视频   胃病杂谈   专科先进设备   我有胃病请会诊   胃病专业动态   研究院简介   联系我们  
北京东方古都中医研究院 北京古都中医胃病专科  京ICP备13000883号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广佳网络